第三,美国带动各国关税下降,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初步形成。
经济学的逻辑告诉我们,最富有的那部分人会流向最富有的国家,这是因为在总财富不足,也就是较贫穷的国家里,富人所需要的许多资产购买不到,无法完成消费,从而使得他们的私人财富无法兑现而大幅缩水,为了避免这一缩水,他们会向能够买到这些资产的国家移民。即使在正确地认识到这些资产的价值之后,要投入资源去营造它们,也需要不断摸索、试错、纠错、调整和历史沉淀的过程,时间成本不用说,维护成本也是必须的,而系统中还必然地伴随着一些摩擦和误差。
张五常对费雪的经济理论下过苦功,对其概念了如指掌,信手拈来,广而化之,用到了房地产、聪明的大脑、传统文化文物和科技知识这四项资产中去,以此衡量中美财富高下,这又何尝不是天才之见。富士康在零部件的生产规模上超过了给自己下单的苹果公司,但不能因此说富士康超过了苹果。这里暂且撇开公平性不论,假设斯坦福大学入学资格可以在市场上合法交易,富商愿意支付的费用或可再高出几倍。但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何谓超越?众所周知,硅谷是科学、技术和生产三位一体的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中心,仅在终端的生产上超过硅谷,算不算超越?显然不算。在深圳周边的东莞和惠州,产品的多元化及厂际派单的灵活性令人叹为观止。
新闻媒体的第三个大作用,是通过大量信息和多元观点的传播,培养公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公民意识。其理由是深圳坐拥东莞外加惠州这样高水准的工业区,这一优势举世绝无仅有,硅谷今天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首先要说的,就是【国内经济数据】中的工业增加值和消费数据。
最后,要坚持稳就业,推动结构性失业问题得到解决。总体来看,中国经济中长期内将维持下行趋势,进入探底阶段。除人口和劳动力之外,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等因素,抑制着中国的内需。对于财政政策,则应继续宽松,推动减税降费、刺激消费并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
经济转型换档之际,也是考验决策层平衡大局利益之际: 如何拆解前些年积累的债务负担,清除经济运行中的低效产能?如何利用财政手段托举先进产能起飞,为经济发展补足后劲?如何辅以货币政策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并向真正产生国民收入增长的领域去?…… 以上种种,皆是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质的飞跃之关键所在。第二,受全球经济下行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PMI订单和PMI出口订单下滑。
至于汽车消费行情的升温,与7月起多地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倒逼国五车促销清库存带来的短期购买量增加有关。外部因素方面,世界经济进一步疲软,美国减税降费政策利好出尽,降息呼声再起,而贸易摩擦仍具有不确定性,这些都对中国的出口形成掣肘。具体做法有哪些? 货币政策方面,在坚持稳健中性立场之余,不妨适当延续结构性宽松思路,定向滴灌而非大水漫灌,以定向降准缓解中小城商行资金压力,以此打通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实现资金在实体经济领域的更好配置。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从三大门类来看,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4%,同比增速快于GDP同比增速0.1个百分点。
为何做出这一判断?从多项经济先行指标可窥得一二。首先,目前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也在稳步推进。数据分析难免硬核,观点阐发却严谨务实,一起来看。同时,受到包商银行事件影响,中小银行风险仍在出清,银行业对信托、私募等非银机构的资金融出也有一定收缩,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增长了5899亿元。
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源自多项长期性因素的叠加。情况如何?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疲弱,企业对未来经济预期有待提振。
目睹此情此景,采矿业企业恐怕只想一心清掉库存,至于扩大生产嘛,暂时不在考虑范围内。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有很多经济学家说,我们不用担心第四次工业革命,它不会替代劳动力,还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棱镜门所揭露的这些东西来看,美国政府已在无死角地监控着美国,甚至全球社会。到了1976年,卡特胜了,他主要胜在南方各州,这跟民主党在整个六七十年代关注及支持南方的民权运动是有关系的,所以卡特赢在了南方。我们再看一下中国的经济集中情况,这是淘宝卖家的一个分布统计,非常明显的是集中在东部。所以不能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替代劳动,而是在创造就业。2011年时还是很明显地集中在东南沿海,这跟阿里巴巴有一些关系。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使得人性重新回归,人变得更加完整。我们国家在很多领域都是走在世界前面,或者说接近世界前沿。
人类如果不想死亡,文明不想消亡的话,就只能依赖技术,甚至要逃离太阳系,只能把自己变成机器人。人类不劳动,人的意义何在?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工业革命一方面是机器开始替代人力,另一方面也对人类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到了16年,希拉里克林顿虽然败选,但是还是得看她的得票数,实际上超过了特朗普250万选票,但是,她的选票主要集中在东西海岸 从简单的50年美国历史就能看到,美国中部的就业在慢慢流失,而且几乎是永久性的。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恐怕就打成了平手,计算机没有替代很多的劳动力,而是辅助了劳动力,特别是比较高级的劳动力。
发展技术的同时,如何保护人类社会? 最后我们来看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计算机大规模产生之后,没有替代多少劳动力,反而加强了我们的劳动力,特别是做所谓的高端工种,实际上是提高人的价值,而不是减少。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改变这个状态,尽管是电气化,但是它是延续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种机器化大生产的过程。他最后的结论是,当市场无节制地运作的时候,会引起社会的反动,也就是说社会会要求国家对市场进行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最终对保护市场是有利的。
所以电影《流浪地球》就是人类开着地球赶紧逃跑,否则就会被太阳给吞噬掉。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性部分的回归,计算机是来辅助我们做一些繁琐的计算工作。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发生在19世纪的6、70年代,麦克斯韦发现了电磁学。能够就业的人都到东海岸,西海岸去了。
人类第一次可以控制电,这样使得能源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移动通讯、AI和自动化领域已经是处于或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并且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在赶超,但我们的技术所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也已经显现出来了。
图片来源:现场PPT演示内容 第二个数据是我们国发院下面的数字金融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的分布。人成为技术的奴隶,算法左右决策,抖音左右生活情趣……现在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算法之中,比如你打开你的计算机或者手机,然后去查一个机票的价格,只要你敢查第二次,他马上就给你涨价,而且他肯定会调查你过去的上网记录,给你一个画像,给你个人定一个价。这不仅仅说体力劳动没有必要,甚至脑力劳动都没有必要了。姚洋教授以工业革命为线索,探讨了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并对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及如何破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展示了科技进步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核心的问题是,科技会不会最终影响到人的主体性?这并不是说真正的让机器来统治我们,而是也许不知不觉中,我们会自愿地成为技术的奴隶。我去一个鞋厂的时候,鞋厂老板把我带到工人流水线前,告诉我现在这个工种还需要一个工人,但实际上我只要把机器调一下,这个工人就被替代了。
进入 姚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科技 人类 。我们的命运实际上被掌握在了算法的手里。
再看08年,奥巴马赢得选举,他仍然占据的是西海岸、东海岸和中部少数州。突然间机器化大生产之后,人类都被剥离到了工厂里头,就跟机器是一样的,变成了一个螺丝钉。
发布评论